伤寒杂病论1傷寒雜病論原序
2022-7-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今天开始写一下伤寒论吧,大家一起学习。
PS:掌柜的是参考了jt的教程和倪海厦老师的教程,以及各代医家的注解,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写的,用一个比较熟悉的比喻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算教程,算是学习心得或者分享吧。
一段原文,一段翻译或者解说,这样子。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这一段啊,张仲景先开启吐槽模式,说的啥呢。
我每次读到秦越人(扁鹊)给齐恒侯看病的那个事例的时候,都很感慨信服他的本事。
tips:这个好像在语文课本学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去见蔡恒公,站了会儿(估计是看气色那些,当然书上说的扁鹊喝了某人给他的药水,可以看到人内脏的那些,把脉都是走过场的),扁鹊说,报告大王,你有病!病现在在腠理(皮肤毛孔,表面),如果不治疗治疗,可能会加深哦。恒侯说,你才有病,我没病!扁鹊碰了一鼻子灰走了,恒侯就对身边的人说,这些医生啊,就是拿大话吓你,明明身体没啥毛病,非得说你有病,然后就说自己治好了你的病,当做自己的功劳本事。(当然,现在很多医生真的是这样的啦,先生,根据这次免费查体,你可能有中度的宫颈糜烂啊,如果不治,可能会不孕不育,甚至致癌,你看我们可以给你一个比较不错的套餐,巴拉巴拉。不说的严重点,就和你说,你这能吃能喝的没啥事,回去多注意休息,补补血就好了,他们还赚谁的钱去?)。过了十天,扁鹊又来见,(古代的时候,医生不像现在这样牛逼,都是上门给人看,然后回家开了药,在给人送上门去的那种。都是上门看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比男朋友还听话。标准的服务行业),对恒侯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到了肌肤肌肉之间了,不治的话会更严重的。恒侯没理他。扁鹊碰了两鼻子灰,走了。恒侯很不开心。(换了你,遇到一个人见了你就说你有病,让你看病,你也会不开心吧。传说中的语言艺术啊)。又过了十天,扁鹊又来见(这医生也太负责了吧,换我,懒得管你,爱信不信,有那时间还不如打打阴阳师),对恒侯说,你的病现在到了肠胃,内脏了,不治的话会更严重。恒侯还是不理(不知道他心里在想寒号鸟的故事还是狼来了),扁鹊碰了三鼻子灰,又走了,恒侯习惯性的还是不开心。又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恒侯,转身撒丫子就跑。恒侯还等着他说你有病呢,这一看,见了我就跑了,咋回事?就让人过去问。扁鹊对来人说,病在腠理的时候,刮刮痧打打火罐,就可以了,到了肌肉的程度,用砭石针灸的方法也可以搞定,到了内脏肠胃,这时候还可以用汤药来治他,病如骨髓的时候,就是阎王爷管的了,现在你家大王就是到了骨髓,没救了,告辞!
过了五天,恒侯身体痛,让人喊扁鹊过来看病的时候,扁鹊已经偷渡到秦国了,所以就gameover了。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可是现在的人啊,不去学医药,也不留心方术(古代的时候,医易不分家,好的医生都要懂天干地支五行那些),做一个上可以帮助治理国家,下可以帮助穷困人治病,中可以养身立命的人,相反,整天把心思时间精力用在追求名利,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钱,更多的美女上,只顾着这些看起来重要其实确实末梢的事,却忘了好的身体和心情才是根本。身体是1,钱财事业名利那些是0,没有1,再多的0也是白搭;健康的身体和寿命是皮,名利那些是皮上的毛,如果皮坏了,要那些毛干啥。(微商圈流行的一句鸡汤就是说: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你累死了,就会有别的女人住你的房子,花你的钱,睡你的老公,打你的娃)。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然后突然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身体不行了,得了什么大病了,才突然醒悟,这时候才觉得害怕,原来自己努力那么久那么勤奋所得到的,一旦健康或者寿命被夺走,就是一场空啊。这时候,祷告上天,乞求巫祝(巫师,祝由之术那些)也没用了。把自己宝贵的寿命,和身体(这里说的至贵之重器,说的就是人自己啊。就像曾经有人觉得自己活的很失败,自己是个一文不值的人,就有人问他,你的肝给你10万,肾给你50万一个,心脏多少万一个,眼角膜多少万一个,你算算自己每天带着价值几百万的东西在东奔西走还说自己没价值?),交给那些庸医们去折腾。收了你的钱,还收了你的命。(很多都是到了疾病晚期,又是化疗又是放疗,当然这种治疗方法我们看来不对路不过这不是重点。到最后倾家荡产去治病,钱也花了,罪也受了,人还是没了),身体也凉了,神志也消失了,人也变成异物(鬼啊!另一个次元的人啦。。总之不再是活人啦),到了阎王爷那边哭哭叨叨又有什么用?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心痛啊,这世界的人都那么执迷不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总想着多挣钱然后就怎样怎样了),轻视自己的生命,要那么多地位金钱来干啥?整天把精力用在工作或者事业上,进一步不能关心爱护身边的人,退一步不关系体贴自己身体,等到遇到灾祸,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追求都是那么傻乎乎。(很多人都是经历了生死,才发现自己之前一直努力和追求的东西,其实都是那么荒谬)。可悲啊,那么多人都只忙于追求表面浮华的东西却忘记了自己才是根本。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我这边是个大家族,可是现在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人口了,死掉的那些人十个里面七个都是伤寒引起的(瘟疫)。心里伤感亲人的离去,对于眼看着夭亡的人又那么无能为力,于是就开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搜集整理古代的理论,又整理了众多的方子,根据素问等等那些书,结合平脉辩证,写出伤寒杂病论共16卷,虽然不能把所有的病都列入,但是可以通过里面的思路,知道病的起源和传变,那么就算遇到书里没写的,也可以自己想得出方子和治疗的方法。
这里要闲扯一下,关于所谓祖传秘方。姑且不论那些治艾滋病胃癌肝癌的祖传秘方怎么来的(发明这个方子的祖先预知到了多少年后的西医病名么?),就算是真的好用的方子,失传了,是不是真的很可惜?
两个方面看,第一确实有点可惜,毕竟少了一个应该很厉害的方子吗。但是另一面看,没啥大不了的。方子既然是祖传的,那么那个祖先可以创出来的,子孙如果水平很高,完全可以创出一模一样甚至更好的方子出来。珍贵的不是方子,而是思路,水平。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上天有五行,运化万物,人世有五常,人体有五脏,经络脏腑阴阳会通,这些玄妙的变化,不是才华见识都很高的人,岂能真的了解。上古到现在,除了神农皇帝岐伯等等那些人是高手之外,其他有厉害的医生?我还真没听过。
这里,张仲景还是挺有点心高气傲的,这点掌柜的十分欣赏。所谓惺惺相惜,有本事的都有些傲气吧。脾气好的医生和水平高的医生,通常都不会划等号的。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看看现在的医生们啊,不去学古书的道理,只知道用自己家传下来的方子去治病而自己不知道原理,给人看病的时候,都是靠着忽悠。看病的时候,坐一会儿就给人开药,把脉那些糊弄糊弄的,也不仔细的望闻问切,这样的医生如果能把人看好,治病救人于水火才是怪事了。
医院的中医师也是差不多啊,离了仪器就不会看病了。给你看病的时候也是大概看一下,然后把一下脉,就给你开药,吃一个星期再说。然后,下一个!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孔子说啊,生来就知道的,上等人;一学就会,博文多学的,二等人。我这个人喜欢这些东西自己做个二等人就好啦。
pengji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