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中医入门篇值得一看

2017-6-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入门篇

一、阴阳——现实世界的变奏符

1.阴阳的意义:解释万物演化动态的出发点。

2.阴阳的涵义:

阳——推动,主导,刚执

阴——守持,承应,柔顺

3.现实中的阴阳

地理环境、居住环境、男女性别、人体构造、季节气候、心理情绪、颜色、音乐。

4.动态地理解阴阳

转化、交通。变化中的守衡。

二、五行——现实世界的定位符

1.什么叫五行?

行者,道也。天道五行。

2.五行的特性

3.五行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4.从五行看世界(方位、生灵、五味、五色),一物而具五行。

三、精气——生命的创生之源

1.生命的本质是精气的活动。

(聚散离合)

2.精气来源于自然。

3.保守精气是养生之原则。

4.天年极寿

四、天人相应——生命的有序性之源

1.人与自然的统一。

2.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

3.人体整体的统一。

4.病的人和人的病。

5.维护和谐,维护统一。

五、脏象经络——我们身体的构造图

阴阳五行确实是一套宏大而深奥的理论。试想一下,要将整个庞大的宇宙万物都收纳到这么一个袋子中,其中玄机实在不是一下子就能都弄懂的。就象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结果很简单,而其中的推导过程而公式背后的哲学意义,则少有人能详之。好在我们不需要去推求这些神秘的东西,而只要知道一些现成的常识,然后依葫芦画瓢去用就是了。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到如何从阴阳五行来分析人体的结构,还有其中运转的机理。千万不要认为这很复杂,虽然现代医学总认为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但从中医来看却很简单!

1.生命的运转原理

阴化阳(异化);阳化阴(同化)——新陈代谢

2.五脏六腑——精气的生化工厂

(1).心:主神明;主血脉;应舌;在志为喜(政权首脑)

(2).肺:主气;主皮毛;应鼻;在志为悲(行政机构)

(3).肝:主疏布;主筋;应目;在志为怒(商业流通)

(4).脾:主运化水谷;主肉;应口;在志为思(产业部门)

(5).肾:主藏精;主骨;应耳;在志为恐(金融、储备部门)

(6).胃:主纳谷

(7).胆:主生清去浊

(8).膀胱:主储藏、排泄水液

(9).小肠:升清泌浊

(10).大肠:传化糟粕

(11).三焦:水谷精气流通的道路

3.十四经络——真气流通的互联网

(1).经络分部

(2).流注次序

(3).奇经八脉

4.营卫气血——生命活力的载体

(1).营卫

(2).气血

六、风寒暑湿——自然气候的常与变

1.风

(1).风的特性:百病之长?风性动摇?侵犯阳位

(2).内风和外风

2.寒

(1).寒的特性:收引,凝滞?寒伤阳气

(2).内寒和外寒

3.暑

(1).暑的特性:蒸迫,耗散?暑多挟湿

(2).阴暑和阳暑

4.湿

(1).湿的特性:湿性重浊?湿性缠绵?湿阻气机

(2).内湿和外湿

5.燥

(1).燥的特性:燥伤津液

(2).内燥和外燥

6.火

(1).火的特性:火性炎上?火热伤津?火盛动血

(2).虚火和实火

7.毒

(1).表现特点:

(2).危害:

七、痰瘀虫毒——内生邪气

1.痰饮——体内的垃圾和氓流:

(1).概念:津液代异常,停积于局部形成的病理产物。

(2).表现特点:经常咯痰或呕吐痰涎,胸背怕冷,局部板着不适,恶心欲吐,易晕车晕船,困顿易睡,舌苔白腻或黄腻,多见于吸烟、饮酒、肥胖之体及好食高脂、高糖、高胆固醇之人。

(3).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4).危害:阻碍脏腑正常气化流通,导致肺、脾功能下降,影响精神和体力。进一步发展沉积于血脉,影响心、脑脉络的畅通,引发相应的脏器损害。

2.结气——交通堵塞是个问题

(1).概念:气机运行障碍,郁阻于脏腑经络形成的病理产物。

(2).表现特点:腹胀,腹痛,胸闷,或胸腹间难以名状之不适感,嗳气,肠鸣,得矢气而快。或有两胁胀痛,喜欢叹气,常见于心情压抑、工作紧张、多心多虑、神经质之人。

(3).危害:引起脏腑机能受阻,影响脏腑之间功能协调,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动荡和紊乱。进一步发展导致血液和痰饮的郁积,引发积滞的产生。

3.瘀血——人体内也有坏账

(1).概念:血液运行异常,溢于脉外或阻于脉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2).表现特点:局部脉络青紫或黑色,或有见脉络明显曲张,或部位固定不移的刺痛,或舌面上有大小不一的瘀斑,或口唇、舌质紫暗,或爪甲干燥,表皮干厚脱屑,轻度的仅表现为爪甲周围一圈偏黑。一般皮肤颜色偏干黑,常见于缺乏运动、久病体虚邪盛、或病在心、肝血分的患者。

(3).危害:引起血脉郁阻,导致经络局部或脏器功能的实质性损害,可以结合其它邪气(如寒、痰等)形成更顽固的病理,也可以单独逐渐发展引起出血或引起脏器功能衰竭。

4.宿食——生产过剩,货物成垃圾:

(1).概念:食物不能正常运化,停积于胃肠所引起的病理产物。

(2).表现特点:上腹部饱胀,嗳气频频,带有食臭气,厌食,口臭,舌苔腻;还有的表现出食后乏力,四肢发热,腹泻等。多发生于暴饮暴食,或长期摄入过度热量(高脂、高蛋白、高糖),喜欢较滞腻的食物(如粽子、红烧肉、面疙瘩、黄豆等、奶酪)的人。

(3).危害:引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进而造成相对的营养不足。宿食长期停留会向痰热转化,病邪从胃、肠向肝、心、肺发展,引起相应脏器经脉阻滞,功能迟钝,使人的体力下降。

5.虫邪——深藏不露的腐败分子:

(1).有形的虫和无形的虫

(2).表现特点:破坏和侵噬局部组织,消耗养分和精气,引起局部的功能和结构失常。其具体表现往往随虫邪侵犯的部位而异。一般以胃肠多见,如肠胃有虫多表现出腹痛、食欲亢进而身体消瘦、睡觉磨牙、喜食异物(如米、泥土等)。虫证发于牙齿则出现龋齿,痨虫发于肺则形成肺痨,虫发于皮肤可出现疥、癣、皮肤溃疡之类的病证,另外还有象丝虫病、血吸虫病等,其表现十分复杂多样,无一定之迹象可查。但很多虫证往往可以在面部、手部、巩膜上找到明显的虫斑。另外虫证在湿热体质和肝气较旺的人也较易出现。(3).尸虫与人体衰老、艾滋病、癌证等。

(4).危害:破坏脏腑经络,引起相应功能异常和结构损坏;消耗气血精气,日久导致人体正气衰竭。

八、自我诊察——有病早知道

1.我虚不虚

(1).气虚:

表现:语声低弱,活动易气喘,容易疲倦,四肢乏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舌体偏胖,脉象偏弱。

(2).血虚

表现:面色不濡润亮泽,偏黄或偏白,容易头晕、心悸、健忘,头发和皮肤也常失去滋润,舌质很淡,脉象偏快而且细。

(3).阴虚(精亏)

表现;多见于体形偏瘦者,面色及皮肤干而偏黑,畏热而耐寒,性格活跃而浮躁,对外界事务常过于敏感,容易发生咽喉肿痛等上火表现及其它各种火毒症。舌体偏瘦,脉细或弦。

(4).阳虚

表现:形体偏胖居多,但也有正常或偏瘦体形者。喜温而恶寒,上肢或下肢不温,皮肤偏白,性格较安静,反应偏迟钝,容易发生关节痹痛及水肿、咳喘、泄泻等寒伤阳气的病证。舌体偏胖大,舌面水分较多,脉沉。

2.火体还是寒体

火体:面色偏红,常于颜面的额、口、鼻周围易生粉刺,喜食凉、润之物,食辛辣则易加重上火,大便易结,小便偏黄,怕热,四肢不畏寒,舌体偏红,舌苔偏黄。大多为身体素质较好,喜欢运动或有阴虚倾向的人。南方人多见。

寒体:面色偏白,四肢不温,容易生冻疮,喜温热,畏寒凉食物,食冷则易腹泻。小便白,大便偏稀,舌体淡或偏暗,舌苔白。大多为缺乏运动,身体较差或有阳虚倾向的人。北方人多见。

3.痰湿怎么看

表现:大多数见于肥胖体质或常有烟、酒嗜好及贪食的人。有的表现为咳嗽咯痰,而有的仅表现为咽中有痰,有的表面上没有痰的症状但舌苔厚腻。平时容易困倦,或有恶心、易晕、乏力等症。

4.你的经络通不通

表现:经络不通在人体有很多表现,但典型一般表现在关节、韧带功能失常。局部有疼痛、堵塞、肿胀、麻木、畏寒或发热等症,局部活动障碍或完全瘫痪。常通过按摩、点压、叩击后减轻。如果是头面部的话还可引起头痛、耳、目、鼻等五官功能不利。有时经络痹阻也容易发生于胸肺部,引起背痛、心前区痛,胸闷等症。如果和痰(体内代谢郁滞产物)结合起来还可形成体内外的肿块。

5.望色看舌知百病

(1).舌质:

胖舌——脾虚或阳虚;瘦舌——阴虚;淡白舌——血虚;红舌——热;紫舌——寒或瘀;瘀斑——瘀

(2).舌苔

白厚苔——痰湿;黄苔——热;干苔——津亏;滑苔——水气;剥苔——胃气虚;

黄腻苔——湿热

一、精神调摄

1.神与形的关系

(1).形生神

(2).神御形

(3).形神相抱

2.心死则身生

(1).恬澹虚无,真气从之

(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平平淡淡才是真

(4).千年大药

3.有害的情绪

(1).怒:伤肝,动气,动血

(2).悲:伤肺,泄气

(3).思:伤脾,结气

(4).恐:伤肾,伤精,下气

(5).惊:伤胆,伤心,乱气

(6).喜:伤心,伤阳

(7).忧:伤心,伤脾,滞气

4.战胜和超跃自我

(1).打好基础,煅练体魄(2).移情易性,离爱别苦(3).广见多识,修生养性

(4).有容乃大,三思后行(5).超尘拔俗,返朴归真

二、饮食调养

食物不仅仅是食物

(1).食物为我们提供些什么?

食物是人体能量和物质的来源

食物都有偏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食物就是药物

(2).选择你需要的食物

你了解你身体的需求么?

好营养不一定代表好身体

选择食谱也要辨证论治

尊重自己的口味

饮食原则

(1).味宜清淡(2).饮食有节(规律、节制)(3).灵活调济(花色、搭配)(4).入乡随俗

中医养生

烹饪调制

(1).炒:去寒,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健脾开胃。

(2).蒸:蒸汤可以养胃,补益而不滋腻。其它食品蒸制后也有助于消化。

(3).煮(煲汤):充分融出营养,助脾胃运化。又水制性柔,利于滋养脏腑气血。另外可加入中药制成药膳。

(4).煎(烤、烧、煨):味香可以开胃,质地焦脆可以健脾,但相对不好消化,容易上火。

(5).腌制:更加入味,可增强食欲。但多食不利于经脉流通。

药补不如食补

(1).是药三分毒

(2).食补的优点:安全,持久,简便,大众化。

(3).食补原则

辨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4).食补方简介

食品安全

(1).毒行天下:

化肥——生痰,滞气,瘀阻经脉。

农药——损伤肝肾、脾胃,残毒留于体内引起风痰阻滞经脉。

激素——刺激人体机能过早成熟,伤肾,败胃。

包装——影响食物的天然质、味。

防腐剂——伤胃,伤肝,引起血脉郁滞,严重者致癌。

色素——伤肝,损血,不利经络流通。

香精——伤脾胃元气,损肝,燥热伤阴。

甜味剂——滋生痰湿,不利脏腑经脉流通。

工业毒素——伤肝肾,损人精气,严重者致癌变。

环境污染——空气:损肺气,痹阻心脉。水源:伤脾肾,损骨髓,夭寿。

转基因食品——无直接毒性,然久食能令五脏不和,内生风痰。

(2).绿色时尚:

几个概念: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

解毒食品:白菜,豆腐,绿豆,生姜,米汤,茶叶。

怎样选择地道的食品:1、色泽自然、明润。2、质地柔软,易熟易烂。3、煎煮时泡沫较少。4、口感滋润,多汁,味道充足。5、性质不偏,不伤正。

(3).关于忌口:

发的概念:指体内脏腑经脉宿有风、痰、湿热等邪气,在某些食物影响下可以加中暴发的情况。

带发的食物:雄鸡,鲤鱼(鲢鱼、草鱼、鲫鱼、黄鱼),牛肉,狗肉,猪头肉,黄花菜,虾,韭菜,香菇等。

食品卫生

(1).病从口入

(2).什么样的食物不宜吃

霉变食物(禁)

馊腐食物(禁)

没有检疫的肉食类(禁)

生肉或生鱼(忌)

超过质保期的食物(禁)

看不到原质的深加工食品(慎)

经过不洁净的加工过程或不洁净餐具装盛的食品(忌)

野生动物(忌)

(3).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饮食之道

(1).三餐有讲究

早餐宜少(清淡,宜消化)

午餐宜饱(为一日之主餐,量须足够)

晚餐宜好(量略少些,但营养宜高)

(2).进食有宜忌

食前:洗手、静心

进食:缓用、细嚼、少言

食后:漱口、慢步、闲娱(品茶、电视、聊天等)

(3).主次莫颠倒

饭宜多,菜宜少

主食多,副食少

蔬菜多,肉食少

三、环境与健康

1.居室环境

(1).材料选择:

木结构——利肝。

砖石结构——利肺。

土结构——利脾胃。

(2).选地原则:清(空气新鲜)、静(无喧杂)、祥(避凶佞)、和(合风水)。

(3).朝向原则:负阴抱阳

(4).五个居住要素:

木:风气流通(避滞)

火:光线明亮(避晦)

土:地气充足(避虚)

金:居高临下(避湿)

水:流水相依(避燥)

(5).居室结构:

五行分布的最佳格局:

南方为大门及空院或阳台

中间为客堂(会客厅)

东、西为左、右厢房(书房或休闲卧室为佳)

北边为厨房、厕所或主卧室

(6).居室布置

阴阳得体:例如书桌宜靠阳台,床宜靠墙角。物件摆放停称,整体色调、布局应和谐。既要风水流通,又须涵神抱气。

宽紧适宜:太紧不利于气机疏畅,太宽则显清寒。

生机培衬:宜栽花种草,或于庭间,或于阳台之上。亦可养鱼、养鸟及猫狗宠物之类,但须注意卫生。

2.自然环境

(1).空气

空气宜清新。

有害的空气:

工业粉尘——毒害肺脏。

陆地灰尘——影响肺功能。

脏浊秽气——影响三焦,及脾胃运化。

烟尘(包括吸烟、燃烧煤、油、炭烟及烹饪油烟)——痹肺生痰。

(2).土壤

土壤宜肥厚。

有缺陷的土质:

土层过薄——作物发育不良,其民肌瘦,脾胃纳差,阴气不足。

土质硬化——作物根系生长受限,气脉运行不通。其人气机不利,经脉不通。

土壤沙化——作物缺乏营养,水分不足。其人体燥,营血不足。

金多土重——作物刚脆缺乏弹性,质硬营养较差。其人肝气躁,筋骨不和,肺气不利。

(3).水质

水质宜甘淳。

有缺陷的水质:

水质偏重(重金属含量过高):伤肾,引起牙齿、骨骼发育障碍。

水质偏硬(矿物盐过高):引起钙质等沉积,易致小便不利,经络不通。

水质偏软(矿物元素不足):不利肾气,骨质弱。

水质不洁(微生物过多):不适宜饮用,易致胃肠病。

水质不和(掺入过多人工元素或受工业毒素污染):不利五脏,尤伤肝肾。

水质偏寒(未经煮沸或深层地下水):易致脾胃、三焦虚寒。

(4).气流

气流宜通。

不流通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气机郁滞

易生湿热

引起积滞

多风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易致中风、痹证等发生

影响皮肤滋润

(5).声音

声宜幽静:静则神涵,动则神乱

噪音的危害:

伤神:引起心志散乱,精力不易集中。重则至神精衰弱,颠、狂病等。

伤肝胆:引起情绪波动,气机不调,肝胆气逆。

有益的声音:

各种自然界的声音(风、雨、鸟鸣、水流、虫吟等):安神

优雅的音乐:定志

平和的语声:平气

(6).干湿度

干湿适度

过湿的环境:

影响脾胃:不利脾胃运化,乏力,泄泻,食欲减退等。

引起关节痹证

易生湿疹、溃疡、脚气等皮肤病

过于干燥的环境:

伤皮肤:引起皲裂、皱缩,缺乏光泽。

伤咽喉、鼻:引起干燥、疼痛。

伤肺:引起咳嗽,气逆。

伤肝:引起情绪躁动。

(7).温度

温度宜适中,但须四季分明。

过热的环境:

易上火

伤元气,伤津,损神

伤阴,折寿

易生毒气

过寒的环境:

伤阳气

伤血脉,经络痹塞

伤筋骨,寒痹曲伸不利

(8).风水原则

向阳不向阴:阳多为贵

抱气不塞气:环抱之形

流气不走气:亦须流通

避煞不冲神:避风口、气头、王庙、碑冢等。

3.时间养生

(1).四季养生:

春季:阴气始消,阳气始生。宜:①保暖,防卒寒。②增加活动,舒展筋骨,外出踏青旅游。③早睡早起,经常散步。④饮食略偏酸、甘,食宜新鲜,少进厚味。⑤多喝茶。

夏季:阳气炽盛,阴气薄弱。宜:①注意通风散热,减少活动,防中暑。②亦须防贪凉太过,感受风寒。③晚睡早起,午间休息。④食不宜多,常食新鲜瓜果,蔬菜,也宜适进辛辣热味。⑤多食姜。

秋季:阴气始生,阳气始减。宜:①穿不宜过暖,适当凉爽而不受寒为宜。②适当活动,增加体能。③晚睡晚起。④增加饮食,多食滋润之品,少进辛热。⑤多食水果。

冬季:阴气大盛,阳气内藏。宜:①厚衣防寒,常戴巾、帽、手套、护膝防冻。②减少户外活动。③早睡晚起,午间少休或不休。④增加营养厚味,适时进补。常食辛热食物。⑤适量饮酒,亦可喝咖啡。

(2).一日四时:

早晨:阳气方生。宜散步,轻松活动,或打太极拳,调气等。不宜过累。饮食宜淡,稀粥为好,不宜过饱。晨起可读诵,亦不可过于伤神。

上午:阳气方长。是工作、活动、消耗的主要时间。

中午:阳气方盛。阳极始阴。适作休憩,不宜连续劳作。饮食宜饱,但味不宜厚。

下午:阳气始衰。作些强度稍次的劳动。此时神气易乏,宜减少脑力劳动,增加体力活动。

日暮:阴气方长。宜休闲,漫步,聊天。食可用饱,稍加厚味。

晚上:阴气始盛。此时阳气入阴,人的精神相对活跃,可适当进行些脑力活动,不宜进行体力消耗。但不应熬夜,以免伤阴。另外,入夜不宜过食,饱食而卧,诸病乃生。

子夜:阴极转阳,在此之前,应按时入眠,以利于保养精气。

凌晨:阴气始衰,阳气方萌。此时阳气内伏,所谓潜龙勿用,是人的正常睡眠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休眠。

5.地域

(1).江南水乡

地貌:地势平坦,河流湖泊众多,物产丰盛。

体质影响:气血丰润,精气充实,但湿气较重,易致经脉不通及脾胃病的发生。另南方上焦不足,下焦有余,情致治病易为常见。

调养:经常活动四肢,调畅气机,导引经脉。

(2).山地陵区

地貌:地势起伏不平,土层较薄,多竹林。

体质影响:体瘦,脾胃较薄弱,亦有多冒寒露而筋骨不通者。

调养:注意调补脾胃,疏通筋骨。

(3).北方平原

地貌:地势开阔平坦,土层厚实,多风,冬季寒冷,夏季燥热。

体质影响:体格较壮实,但多寒则气血内沉,易生痰、瘀、食滞内积及寒痹。

调养:注意宣通脏腑,通达气血。

(4).东北林区

地貌:水多土旺,又多林木,夏季短而冬季严寒。

体质影响:体质较强,气血充实,但肝木太旺,易致气逆及内外风证。

调养:常宜平肝降气,调畅气机。

(5).西北戈壁

地貌:沙地戈壁,水干土燥,风多雨少,极寒极热。

体质影响:肌肉皮肤坚实,五脏气血精气相对不足。

调养:调补脏气,发散腠理。

(6).东南沿海

地貌:多沙多石,土少而不实,夏季闷热,四季多风。

体质影响:脾胃不足,湿热内蕴,气机升降不利,肝肾阴虚。

调养:经常调补脾胃,滋养肝肾,防暑去湿。

(7).北方草原

地貌:水草丰盛,多风酷寒,其人多食牛羊乳酪厚味。

体质影响:骨坚肉满,气血充盛,但多寒实内积。

调养:以泻为补,内通外散。

(8).高山雪地

地貌:山高地陡,多沙石而少植被,气候严寒。

体质影响:骨坚而肉薄,肺气不足,阳气不通。

调养:实脾补肺,温通阳气。

四、生活中的养生

1.避邪:

(1).避风寒:

当天气剧烈变化时

当出入空调房间时

沐浴、饮酒、房事之后

不能露天而卧

注意脐腹周围保暖

婴幼儿及新产妇尤须注意

(2).避瘟疫:

瘟疫流行时,不宜空腹、劳累、房室后接触密集人群区

服用避瘟丹、青草药、或贯众、大青叶等中药,多食野菜和大蒜。

烧艾、熏醋,也可烧熏其他芳香解毒的中草药。

居室保持通风,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

五月初五泡服雄黄酒,并以艾叶熏灸关元、足三里。

瘟疫患者应隔离,死者的尸体应立即焚烧。其居室、用具并宜用石灰、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消毒。

(3).避寒湿:

不宜冒雾露

淋雨后宜热水温浴

家居潮湿处宜长烧艾叶温熏

衣物、棉被经常晒洗。

沐浴之后要及时擦干。

出汗后要及时换衣。

(4).避虫、毒:

天然樟脑丸可以驱杀大部分爬行虫类。(不宜用人工合成者)

除蚊蝇以天然蚊香为好(没有耐药性,对人体安全)

治蚊虫叮咬可用风油精较好

毒虫蜇伤可用紫金锭,也可破开虫体取其体液涂抹,或用舌下津液涂抹。

毒蛇咬伤应扎缚肢体阻止毒素回流,并用紫金锭、季德胜蛇药等外敷,如无药物也可用冰块外敷减缓症情,内服半边莲、蚤休、白花蛇舌草、垂盆草、扛板归等。无论医院处理。如荒野地无医疗条件则宜局部切开伤口吮出毒素为宜。

食物中毒应及时用吐法,可用手指探吐或用盐汤吐。

(5).避秽:

暑天避秽可服用人丹、十滴水。

以风油精微量搽人中及太阳穴、风池。

居室宜常常熏香

注意环境清洁卫生,庭院中或阳台上多养花种树

五、房中宜忌

1.房事对健康影响

(1).正面影响:调和阴阳(男子泻阳气,女子消阴气),疏通郁滞

(2).负面影响:

①伤肾精,泻骨髓,损五脏

②动血,引发各种血证(中风、冠心病......)

③加快衰老

④虚火内动(失眠、咽痛、心烦、内热等)

⑤经络、血脉不调,腠理不通

⑥引动宿疾

⑦引发下焦病变(前列腺炎、膀胱炎、阴道炎、尿道炎、宫颈糜烂等)

(3).男女有别

①男子影响更严重

②男子伤肾为多,女子伤肝脾为多

③损伤程度与兴奋程度成正比

2.房事原则:不可戒不可不戒

(1).量力而行

房事频率:已婚年轻人一周一次为宜,体壮者最多不宜超过三天一次。中老年人一月一次,最多不宜超过一周一次。男子超过64岁,不宜泻精。

(2).适可而止

不宜过度兴奋。更不宜追求刺激而服用各种兴奋药物。

3.房事宜忌

(1).年龄过早,不宜同房:男子宜过24周岁,女子宜过21周岁

(2).不可忍精不泻,引起前列腺各种问题。

(3).酒后不可同房。

(4).饮食过饱,不可同房:伤脾胃。

(5).妇人来经不可同房:极易致崩漏。

(6).有妇科疾病如带下过多、月经不调者,应及时调治后再同房。男子同理。

(7).大病之后,不可同房,易得阴阳易。

(8).大虚之时,不可同房,精伤难复。

(9).妇人孕期前、后三月,新产百日内,不能同房。哺乳期内,慎用房事。

(10).异常突变气候,不宜同房。

(11).同房之时不可犯地忌。

4.性生活安全

(1).讲究卫生:同房前男女皆须洗浴阴部,否则易导致宫颈及尿道的炎证。

(2).避免疾病:①切忌滥交,极易感染性传播疾病。②提倡使用避孕套。

(3).合理避孕:①月经不调者,不宜使用安全期避孕。②各种避孕方法中,提倡避孕套避孕。药物、植环、结扎等均不利于人体健康。③如有意外怀孕须终止妊娠者,应越早越好,决不能拖延。

5.房事后调补

(1).饮食必须清淡1、2日

(2).宜食鳖、蟹、乌鸡、蒸蛋、猪腰、猪肚等调补

(3).房事后不宜见风淋雨,宜安卧少动。

守发公信平台信息更多







































中国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uxiangwu.com/gjmlyf/9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