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不好,惹来几十种病

2021-7-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1概念

脊柱相关疾病广义的概念是指:由于脊柱及周围软组织力学失衡引起的疾病。它不仅涉及大家所熟悉的颈、肩、腰、腿痛,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等,还涉及循环、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70多种病证,如:头痛、头晕、耳鸣、椎动脉供血不足、头昏、视力障碍、咽部异物感、脑震荡后遗症、血压波动、心律失常、胸闷气短、胸背痛、哮喘、“心绞痛”、类冠心病、慢性腹痛、胃痛、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结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便秘)、一侧上肢或下肢凉麻木、痛经、月经失调、痔疮……等。狭义的脊柱相关疾病主要指后者。

2发展史

脊柱相关疾病是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病因学方面的重大进展,虽然它从正式命名到现在仅仅二十几年,但由于它揭示了许多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病因和发病规律,而且临床治疗效果好,实用性强,大部分治疗方法属于自然疗法或绿色疗法范畴,患者容易接受。所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这个学科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实践基础,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是对许多常见病发病规律的一种新的认识。起初是源于临床实践,许多临床医生,在治疗脊柱疾病时,偶然治好了许多似乎与脊柱无关的内脏疾病,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祖国传统医学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只是用现代科学手段系统研究的人较少。祖国传统医学中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及四肢的许多俞穴与内脏器官有着功能上的联系,并在临床上采用捏脊和点穴、针灸等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胃病、痛经等,均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对此已有系统论述,由于是经验的总结,比较抽象,很久以来,并没有引起现代医学界的重视。

现代医学自年、年、年,先后有国外的学者报道了颈性心绞痛的文章,他们在采用手法治疗颈椎病时,意外的发现,病人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年国外的一位医生,通过一系列心电图检查、运动试验、血液酶学测定和血管扩张药的应用,证实颈性心前区疼痛确实存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脊柱应力异常的整体作用,只考虑到颈椎增生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结的因素,并没有引起重视。自70年代,我国少数学者开始系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年召开了首届全国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许多常见病和疑难病的发病与脊柱应力异常有关。

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界,对该领域已非常重视,他们在基础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研究发现:很多内脏慢性疾病的病因,与脊柱应力异常有关,并提出和呼吁,再也不能不重视占人体体重60%的肌肉和骨头的应力异常对健康的影响。诊治疾病不能只考虑内脏。矫正脊柱治疗和保健,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比较普及。我国现代医学界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人不多,也多是临床方面的研究,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医学院校寥寥无几。

3机理

研究提示:脊柱及周围软组织应力异常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引发疾病的:⑴、刺激或压迫了附近的植物神经(神经根、交通支),从而影响所支配脏器的功能(增强或减弱);⑵、刺激或压迫附近血管,引起该血管供血区缺血症状;⑶、刺激或压迫脊柱附近的脊神经及感受器,反射性影响了内脏功能。通过以上三个途径对所支配器官功能的影响,可以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即由功能性疾病发展到器质性疾病

开展脊柱相关疾病研究的意义

脊柱相关疾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和成果,为脊柱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些可靠的客观依据。但总的说来,脊柱相关疾病还没有引起医学界人士足够的重视,脊柱相关疾病被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的事情经常发生。临床上大量出现的头晕、头痛、胸闷心慌、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本应视为脊柱相关疾病的症状表现,患者却经常到脑神经科、心血管科、五官科或者消化科等专业科室求治。患者经长期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仍然存在。而同是脊柱源性疾病的头颈肩腰腿痛疾病由于经过多年研究,周围神经的支配定位已十分明确,通过临床的三步神经定位诊断方法已能做到准确的神经定位,这对指导治疗是十分有意义的。而脊柱相关疾病的许多疾病从传统意义上讲,归属内科或各个专科的范畴,很少有医生对神经系统及其所支配的血管、脏器等十分清晰明了。所以加强各学科医生间的合作,弄清每一个脏器及其支配血管的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详情,并予以总结和规范化,将会对脊柱相关疾病这门新兴学科的临床研究起到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因此,加大对脊柱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对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必将开辟出治疗传统意义上的慢性病和疑难病的新方法、新途径。

康络点穴技术通过手法推拿点穴的运用,同时配合外敷,内调相结合的手段对骨关节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达到调理,防治相结合,使其达到康复的目的。

脊椎相关疾病表(转)

C1头痛、失眠、眼疾、记忆減退、眩晕、落枕、颈强直、口腔溃疡、斜视、早搏、咽喉炎、扁桃体炎。

C2声带嘶哑、头昏眩、耳鳴、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落枕、颈强直、复发性口炎、斜视、早搏、咽喉炎、偏头疼、慢性中耳炎。

C3咽喉炎、颈肩酸痛、面部痤疮、湿疹、落枕、颈强直、口腔溃疡、斜视、早搏、扁桃炎、偏头疼、慢性中耳炎、眼皮跳、面神经麻痹、小儿流涎。

C4肩臂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落枕、颈强直、口腔溃疡、斜视、早搏、咽喉炎、扁桃体炎、偏头痛、慢性中耳炎、耳聋、耳鸣、网球肘、高血压、鼻炎、发汗障碍、窦性心律不齐。

C5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落枕、颈强直、偏头痛、耳聋、耳鸣、晕车、网球肘、手肿、高血压、早搏、发汗障碍、窦性心律不齐、口臭、肩周炎、心绞痛。

C6肩周炎、手腕痛、大拇指酸麻痛、落枕、颈强直、偏头疼、耳聋、耳鸣、网球肘、高血压、早搏、发汗障碍、心律不齐。

C7甲状腺炎、手臂外侧、中指、无名指酸麻痛、落枕、网球肘、手肿、高血压、早搏、发汗障碍、心律不齐、肩周炎

C8气喘、气管炎、手臂内侧、指尖酸麻痛、口吃、上肢肌肉酸痛。

T1心脏病、气管炎、气喘、手腕痛、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早搏、肩膀疼痛。

T2食道炎(胃酸反流)、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心脏功能紊乱、肩膀硬化、手麻痹。

T3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胃酸反流)、胸痛、心脏功能紊乱、呼吸困难、肩膀硬化、手无力。

T4乳腺炎、乳腺增生、慢性胃炎、胸痛。

T5肝炎、胆囊炎、低血压、胃炎、易疲倦、胸痛。

T6胃炎、胆囊炎、胃胀、食欲不振、胃痛、胃灼热感、消化不良、背痛。

T7胃溃疡、Ⅱ型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胃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口臭。

T8便祕、风湿、胃消化不良、胃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

T9过敏、胃消化不良、胃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糖尿病。

T10肾炎、水肿、痛风、带状疱疹、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Ⅱ型糖尿病。

T11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功能障碍、水肿、肾盂肾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Ⅱ型糖尿病。

T12风湿关节炎、肾盂肾炎、慢性胰腺炎、Ⅱ型糖尿病。

L1大腿前侧痛、便祕、尿床、疝气、慢性阑尾炎。

L2月经不调、子宮卵巢炎、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祕、慢性阑尾炎。

L3生殖器疾病、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宫颈糜烂、盆腔炎、膝关节痛、髌骨软化症、痛经、慢性阑尾炎、痔疮。

L4前列腺炎、坐骨神經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子宫颈炎、盆腔炎、功能性不孕症、便秘、髌骨软化症、慢性腹泻、月经不调、痛经、痔疮。

L5妇科炎症、膀胱炎症、小腿至足踝酸麻痛、髌骨软化症、坐骨神经痛、痔疮、遗尿。

S1-S5脊椎弯曲、髋骨关节病变、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痔疮、性交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uxiangwu.com/gjmlyf/16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