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知识大科普

2020-11-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宫颈糜烂按照病情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宫颈糜烂、中度宫颈糜烂和重度宫颈糜烂。因此,宫颈糜烂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宫颈糜烂的治愈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宫颈糜烂的早期症状以及宫颈糜烂相关的各方面知识。

宫颈糜烂的早期症状

1、宫颈糜烂如果蔓延至膀胱三角区,可能会刺激膀胱出现尿频、尿痛症状,甚至出现继发尿路感染。

2、虽然宫颈糜烂出现疼痛症状者并不多见,但是当病原体波及范围较广时,也可能引起慢性宫旁结缔组织炎,出现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及痛经。若炎症波及到主韧带,可出现性交痛,影响性生活。

3、白带增多可以说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症状,糜烂的范围和程度的差异会造成白带异常的症状不尽相同。如果炎症比较轻微,感染不明显,白带主要为透明黏液,如果程度严重,白带则呈黄色脓性、粘稠状。偶尔也可能出现少量血丝或者血液。

宫颈糜烂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引起宫颈糜烂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1、性生活过程中不注意卫生,例如,部分包皮过长的男性在性生活之前没有注意清洁好包皮下的污垢,而性行为过程中又没有做足安全措施,例如带上安全套,阴茎直接进入女性阴道,就会把病菌带入阴道,引发宫颈糜烂。

2、部分女性特别注意阴道的清洁卫生,市面上的阴道消毒液非常多,而女性朋友们过多地使用这些阴道消毒液,就会破坏阴道内的酸碱平衡。破坏了阴道的自净能力,反而使细菌容易感染阴道,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宫颈糜烂。

3、现代人性观念和婚育观念比较前卫,部分女性也与男性一样,追求自由的性生活,性伴侣过多、性生活过于混乱的女性也容易发生宫颈糜烂。

4、部分女性不懂得好好保护自己,多次人工流产,使得宫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宫颈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给了病菌可乘之机,也容易引发宫颈糜烂。

5、月经持续过长也可能成为宫颈糜烂的病因,我们都知道,月经来潮期间阴部一直处于潮湿的环境,如果女性没有及时更换卫生棉,卫生棉内的分泌物和潮湿的环境就容易成为细菌的温床,长此以往,就会增加宫颈糜烂的患病几率。

大家所熟知的香港女星梅艳芳患子宫癌去世的事实至今仍然许多粉丝唏嘘不已,宫颈癌可以说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大敌,而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宫颈糜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加以治疗,放任不管,会增加它癌变的可能性。

宫颈糜烂的危害

1、轻度宫颈糜烂一般无自觉症状,对于女性自身和怀孕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加以治疗,很容易演变为中度宫颈糜烂和重度宫颈糜烂,如果女性宫颈糜烂的严重程度较重,就可能引发女性不孕。宫颈的分泌物增多并混有大量的白细胞及致病菌,使阴道正常生理环境受到破坏,精子的活动力受到限制,存活时间缩短,从而影响受孕。此外,宫颈黏膜由于炎症刺激增生,可长出息肉堵塞子宫颈口,直接影响精子的顺利通过,影响受孕,影响女性生育。

2、女性患了宫颈糜烂后,可能会导致其他器官发生炎症,例如,宫颈糜烂的病原体可以上行造成子宫内膜炎;当女性宫颈糜烂的炎症波及膀胱三角区,可因引起泌尿系统的疾病而出现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等。

3、女性患上宫颈糜烂后,可能会出现疼痛感,或者接触性出血,给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和谐造成障碍,长久下来,不仅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还可能造成家庭破裂。

宫颈糜烂其引发的原因主要是性生活不洁、多次流产、过度清洁、性生活混乱等各方面因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生活细节,预防宫颈糜烂,保护好自己的健康。那么,宫颈糜烂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宫颈糜烂的预防措施

1、如果没有要孩子的想法,请在性生活期间做好避孕措施,例如避孕套、事前避孕药或者事后紧急避孕药,或者采取上环、结扎措施等,尽量避免人工流产的发生。

2、保持外阴清洁,每天早晚用清水冲洗阴道即可,避免用各种阴道冲洗液冲洗,以免破坏阴道本身的自洁能力,反而让细菌有机可乘。

3、保持精神愉快,注重饮食均衡,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可以抵制病菌对人体的侵袭。

4、定期妇科检查,女性朋友们千万不要嫌妇科检查繁琐麻烦,有些妇科病早期对身体没有不良的症状,但是病菌已经在你身体里发展,通过定期的妇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5、注意性生活卫生,如果男方包皮过长,发生性行为前要先清洗干净包皮下的污垢,做好安全措施,避免阴经与阴道直接接触,将病菌带入女性阴道内,引发宫颈糜烂。

实际上,轻度的宫颈糜烂很容易加重与发展成中度宫颈糜烂甚至重度宫颈糜烂。只有定期妇科检查的女性才有可能发现自己是否患上宫颈糜烂,以便及时治疗。

如果你有其它妇科问题

可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uxiangwu.com/gjmlyf/14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